结石外科
结石外科
胆囊结石需要做手术吗?
2024-01-16 来源:上海嘉华医院
分享:
       胆石症作为外科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人们耳熟能详的胆石症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但值得注意的是,肝内外胆管同样可能出现结石问题,这些也都被归类于胆石症范畴。一旦被确诊为胆石症,患者们普遍最为关切的问题包括:胆石症是否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是否必须进行手术?应该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还是更为微创的腹腔镜手术(即所谓的“打洞”手术)?切除胆囊会对身体产生何种影响?如果不进行手术,将会面临哪些后果呢?对于这些问题,上海嘉华医院的医生将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帮助您深入了解和解答。
       在深入探讨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借助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肝脏、胆管与胆囊之间的相互关系。设想肝脏如同一座自来水厂,它制造出的“水”——胆汁,通过一套复杂的内部管道系统(肝内胆管)输送至储存池——胆囊中。当人体进食时,这个储存池就会通过下水管道(肝外胆管)释放胆汁进入最终目的地——肠道。然而,若水厂运作或管道出现问题,水质发生变化,就可能形成类似水垢的沉淀物(胆泥),若不及时处理,这些沉淀物进一步堆积硬化,就会形成堵塞管道的胆石。
       当然,胆石的成因十分复杂多样。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一些胆石症高风险因素包括: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脂肪肝等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石症的发病几率也会随之升高;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女性在孕期阶段也是胆石症的高危因素。
 
在充分理解上述关系之后,我们现在将转向探讨胆石症患者所关注的问题。

问:胆石症患者仅通过服药能治愈吗?
答:在胆泥形成的早期阶段,确实可以借助一些药物如利胆颗粒或熊去氧胆酸来阻止或减缓胆石的进一步生成。通常情况下,在体检中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存在胆固醇结晶或胆汁粘稠度改变时,患者可能并未表现出明显症状。
然而,一旦胆结石形成,特别是对于胆色素类型的结石,这些所谓的利胆溶石药物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问:胆石症患者是否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答:原则上,凡是有症状表现的胆囊结石病例,以及由于易导致胆道阻塞进而影响肝脏功能的胆管结石病例,大多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典型的结石性胆囊炎症状表现为餐后中上腹或右上腹不适并伴有疼痛,这种疼痛感常常会被误认为是“胃病”。
        对于没有症状的“静止性”胆囊结石,如果满足单个结石、直径大于5毫米且胆囊管未扩张等条件,可以选择定期复查随访。而对于高龄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者,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即使当前无症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这类人群一旦急性发作且保守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的风险会显著增高;而孕期若突发急性胆囊炎,考虑到胎儿安全因素,临床治疗将受到很大限制。此外,萎缩性胆囊伴或不伴有结石的情况,也被视为手术适应症。

问:胆囊切除手术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此,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之前了解的知识点:胆囊就像一个储存胆汁的中转站,负责在必要时将胆汁释放至肠道。胆囊的核心生理功能是浓缩胆汁,浓缩后的胆汁能更有效地乳化脂肪和蛋白质,从而促进小肠对它们的良好吸收。
       若我们失去了胆囊,最显著的影响在于餐后可能出现脂肪吸收不良,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然而,人体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通常在手术后半年左右,肝外胆管会通过扩张进行代偿,部分替代胆囊的功能,上述状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实际上,每天因胆囊结石而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人数远超你的想象,因此无需过度担忧。
 
问:胆石症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将会怎样?
答:设想一下,一颗坚硬的结石每日随着胆囊收缩而在胆囊内摩擦,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胆石症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穿孔、急性胆管炎、胆石性肝硬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脓肿等严重疾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与胆囊癌、胆管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据统计数据显示,胆囊癌合并结石的发病风险比无结石患者高出约13.7倍,而在胆管癌患者中,约有30%伴有胆管结石。
       当然,胆石症导致胆道系统肿瘤的发生通常需要长达15到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胆石症并不等同于癌症。
 
       胆石症虽然是高发疾病,但是,只要理性用药,及时手术,胆石症并不可怕,相信亲爱的胆石症病友们,我们能够正确面对胆石症。如果想进一步的了解情况请点击在线咨询权威专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