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外科
结石外科
肾结石:一个小石头,一个大问题?
2024-01-04 来源:上海嘉华医院
分享:
近年来,患有肾结石的人越来越多。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的肾结石患病率为1.61%至20.45%,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肾结石的可怕之处在于会引发剧烈的疼痛,如“被挖掘机碾压般的腹部疼痛”、“刀子在肠子里钻”的感觉。同时还会出现尿频、尿急等各种排尿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因此,了解和预防肾结石非常有必要。
 
 
 
 肾结石相关概述
 
 
 
肾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肾脏中形成的小石头,当尿液中存在的钙质、草酸盐、尿酸等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时,发生堆积、变硬,就会引发结石。
 
 
 
肾结石大多是这些成分:草酸钙、磷酸盐类、尿酸盐,少数情况下主要成分则是鸟粪石结石(即:六水磷酸铵镁与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和胱氨酸结石。
 
 
 
 
肾结石可分为两种:
 
 
 
1.依据成分分类,分为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磷酸钙结石、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五大类;
 
 
 
2.依据部位分类,分为肾盂结石、肾盏结石、肾实质结石三大类。其中,肾盂结石最为常见,肾实质结石最为罕见。
 
 
 
 
肾结石的症状表现呈多样性。大多数的患者没有什么特别症状,或者只是简单觉得腰部隐痛不适。由于结石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以及所在部位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常见的症状一般多为腰腹部疼痛、血尿等。如果继发感染,还可能出现怕冷、乏力的症状。
 
 
 
 
 
这些结石,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影响,处理不当还有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甚至会导致癌变,直接危及生命。当突然出现腰腹部疼痛、呕吐、烦躁不安、血尿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结合病史、症状、血液、尿液、CT等相关检查去进行综合诊断。
 
 
 
PS:大约有19%的男性和9%的女性在一生中会得泌尿系结石。
 
 
 
 
 
该如何预防?
 
 
一般预防
 
 
 
1.多喝水
 
 
 
研究表明:液体摄入量低或液体丢失量高(例如,出汗或胃肠道丢失),导致尿量减少,从而容易导致成石因子浓度升高。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每天建议至少喝1.6~1.8升水。(大约是7~8杯一次性纸杯那么多)
 
 
ps.如果有肾病、心脏病、肝病或需要限制饮水的其他疾病,请向医生咨询如何增加饮水。
 
 
 
2.减少钠的摄入
 
 
 
大量的钠会升高尿液中的钙浓度,可能导致结石的形成。减少钠的摄入,对心脏和降低血压也有好处。
 
 
 
成年人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大概相当于一个酒瓶盖。
 
 
 
3.摄入合理的钙
 
 
 
过量补充维生素C和D,可能分别增加尿草酸盐或尿钙。虽然尿液中高浓度的钙可以导致结石,但摄入的钙不足,会使得尿液中的草酸盐水平大大升高,而草酸盐也能导致肾结石。
 
 
 
奶制品是补钙的好食物,最好每天摄入300~500克的奶和奶制品。
 
 
 
4.少喝饮料
 
 
 
糖(蔗糖和果糖)摄入过多,可能增加钙和/或草酸盐排泄。尽量不喝含糖量高的饮料、啤酒、浓茶、咖啡等,水果摄入量保持适中。
 
 
 
 
5.复查、体检
 
 
 
以前查出过有小结石自行排出的病人、因为结石做过手术的病人,最好每半年去复查一次。
 
 
 
 
 
对普通人来说,每年一次甚至是每半年一次的的常规体检很有必要,一旦检查出有结石,哪怕不疼也得及早就医,由医生给出专业的建议和解决办法,免得追悔莫及。
 
 
 
针对性预防
 
 
 
1.草酸钙结石
 
 
 
少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马铃薯、笋、甜菜、茭白、柿子、巧克力等食物。
 
 
 
2.尿酸结石
 
 
 
限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鱼虾、老火汤等。多吃低嘌呤食物,如玉米面、麦片、蛋类、水果等。
 
 
 
3.磷酸钙结石
 
 
 
少吃高磷食物,如全脂奶粉、麸皮、虾米、南瓜子仁、松子仁等,多吃核桃仁、胡萝卜、西瓜、冬瓜、梨、鲜藕等。
 
 
 
家中可以安装水处理装置,饮用软化的水。
 
 
 
我院泌尿外科专家介绍:
 
⇩⇩⇩
 
(如涉及侵权可联系作者删除)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上海嘉华医院温馨提醒
 
如有相关症状
 
请及时就医